航运业:风水轮流转
不久前,集运和散运企业经营业绩跌得“家都不认得”,油运企业经营业绩“蹭蹭蹭”增长;如今,“风水轮流转”,前两者正在走出低谷,而油运企业受累于外贸货物运价下跌开始走下坡路。
上半年,全球经济回暖,带动航运市场逐渐走出低谷,无论是集运还是散运市场,相关上市企业的业绩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就集运市场而言,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上半年均值为828点,同比增长19.8%;就散运市场而言,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上半年均值为975点,同比增长100.62%。
与此相对的是,从油运市场来看,反映超大型油轮运价的典型航线波罗的海交易所TD3指数从年初接近的WS100水平持续下跌,上半年平均为WS62.8,同比下降25.1%;其他中小型原油轮运价同比有不同程度跌幅。成品油市场同样表现疲软,成品油LR2、LR1型油轮的WS点数同比跌幅均约20%。
展望下半年,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同比增长3.5%,这是近年来最好的经济形势。同时,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此经济形势下,中远海控(601919.SH;01919.HK)表示,集运市场需求整体向好,但增长面临不确定性,新交付船舶将带来运力供给增加,解决供需矛盾仍需时日。
对于散运市场形势,招商轮船(601872.SH)表示,按往年市场走势,下半年市场表现总体好于上半年。但铁矿石、煤炭、粮食运输需求上半年已超预期发展,因此对下半年的旺季需求是否能够符合甚至超过市场预期持谨慎态度。
至于油运市场前景,中远海能(600026.SH;01138.HK)表示,短期内外贸油运市场将持续运力过剩,加之三季度为传统淡季,市场运价将继续承受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油运市场表现将趋稳定。
集运:继续改善
中远海控:协同效应显现
上半年,中远海控协同效应日益显现,各项经营指标同比大幅改善,实现扭亏为盈。中远海控的集运及相关业务收入为418.27亿元,同比增长48.42%。截至上半年,中远海控集装箱船队自营船舶342艘(目前在建船舶31艘),较年初增加30艘,增长9.62%;自营船舶运力达176.46万TEU,较年初增加11.58万TEU,增长7.02%。上半年完成集装箱重箱量999.77万TEU,同比增长34.86%。
中远海控表示,之所以取得如此增量,一是由于上半年集运市场形势回暖、经营情况改善;二是由于去年3月启动重组整合工作后,中远海控租入原中海集运集装箱船投入运营,使得运力规模大幅增加。
上半年,中远海控旗下集运板块——中远海运集运国际航线平均单箱收入为4574.08元/TEU,同比增长19.70%;内贸干线平均单箱收入为1725.52元/TEU,同比下降3.46%。上半年,集运及相关业务成本为386.73亿元,同比增长28.03%。随着重组后协同效益逐步体现,单箱航运成本同比下降2.47%。
上半年,中远海控较好地把握“规模化、大型化、集约化”这一集运业务发展大趋势。
4月1日,海洋联盟航线运行,中远海运集运与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集运子公司)等四方联盟成员共投入约350艘船舶、350万TEU,在东西干线及中东红海线,共同运营41条航线,提供595组港到港直达服务。
7月9日,UBSAG香港分行代表FaulknerGlobalHoldingsLimited(中远海控全资附属企业)及上港集团BVI发展有限公司(联席要约人)宣布确实有意提出自愿性全面要约,按每股现金78.67港元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所有已发行股份(要约)。假设要约获全面接纳,中远海控将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90.1%股权,对价为443.57亿港元(相当于385.68亿元人民币)。中远海控旗下的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含订单)将超过290万TEU,其在全球集运市场的领先地位将得到加强。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国际将继续以各自的品牌提供全球集运服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挖掘协同效应潜力,共同实现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展望下半年,中远海控认为集运市场需求整体向好,但增长面临不确定性,新交付船舶将致运力供给增加,解决供需矛盾仍需时日。中远海控将努力实现全年箱量和收入的较高增长,以及整体效益的大幅改善,同时做好要约收购东方海外国际的各项工作,按照商业计划推进,争取尽早落实。未来,中远海控将朝着“全球第一梯队的集运和码头服务供应商”的目标努力。
东方海外国际:品牌效应彰显
作为中远海控收购标的方,东方海外国际在其半年报中对收购一事作如下表态:多年来,东方海外国际通过参与联盟,以及在每条航线上引入最合适、并多为最大型船舶以达到规模效应。这些措施加上旗下专业员工、客户基础、资讯科技系统、对成本效益的专注及强劲的资产组合等,均构成东方海外国际成功的要素。但业界正在快速整合,龙头企业的运力以百万TEU为计,要成功运作以争逐前列,资本规模已是不可或缺。该要约为东方海外国际提供机遇,以中远海控成员身份,继续以东方海外国际品牌经营,得以将自身营运模式及企业文化,结合中远海控包括营运规模、资本基础、与日俱增的船队及大量港口投资等竞争优势。在业界正步入新阶段时,两家企业的联合将有大好机会,做大做强,继续巩固在业界的翘楚地位。
至于具体业绩,上半年,东方海外国际货量同比增长7%,运载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每TEU收益同比增长8%。
上半年,东方海外国际太平洋航线货量同比增长23%,而每TEU收益则同比下跌2%。货量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东方海外国际通过自身扩展及通过海洋联盟规模而增添运力。同时,东方海外国际受惠于市场对稳健财务基础的关注而将更多货量投放于财力丰厚的航运企业以减低风险。
与太平洋航线类似,上半年,东方海外国际亚欧航线货量及运费都从去年的历史低位开始复苏,货量同比增长22%,每TEU收益同比改善21%。货量大幅改善,除因去年基数较弱外,也因为市场开始重视具有稳健财务基础的航运企业。上半年,东方海外国际从三星重工接收首艘21413TEU型船,命名为“东方香港”号,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8月和9月,“东方德国”和“东方日本”交付,其余3艘同容量的新船预期将于明年一季度前全部完成交付。
海丰国际:亚洲区内“王者”
上半年,海丰国际(01308.HK)继续专注于亚洲区内市场,原因是海丰国际相信亚洲区内市场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上半年,海丰国际经营59条贸易航线,包括10条通过联合服务经营的贸易航线及21条通过集装箱互换舱位安排经营的贸易航线。这些贸易航线覆盖中国(包括大陆、港台)、日本、韩国、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的63个主要港口。截至上半年,海丰国际经营一支由72艘船舶组成的船队,总运力达到94882TEU,其中包括47艘自有船舶(62060TEU)及25艘租赁船舶(32822TEU),平均船龄为8.8年。这72艘船舶中44艘为1000TEU型船。
上半年,海丰国际海上物流业务于分部间抵销前赚取的收入同比增长10.8%至5.21亿美元,主要由于航运量从去年上半年的1094470TEU增至今年同期的1257301TEU
-
1
达飞轮船公告
WAX航线MAERSK ENSHI轮422W(0WWI5W1MA)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UP2)...
-
2
赫伯罗特公告
12月27日,赫伯罗特官网发布最新公告表示,“穿越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仍然太...
-
3
达飞轮船公告
BOHAI RIM航线COSCO EUROPE轮098E(0BHIFE1MA)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UP 1...
-
4
长荣海运公告
长荣表示:“马里兰港务局建议,巴尔的摩港将至少关闭一个月。
-
5
达飞轮船公告
CV2航线AS PAMELA轮066W(0IGRTW1NC)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
-
6
马士基航运公告
当地时间1月2日晚间,马士基发布公告称,“在去年12月30日我们的‘马士基杭州’号遭袭...
-
7
ONE航运公告
2024年龙年春节将至,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安排出货计划,ONE航运决定对于华中、华北地区...
-
8
海洋网联船务公告
KCI船期晚开通知
-
9
达飞轮船公告
BBX2航线CNC JAGUAR轮0HBB9S(0HBB9S1NC)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
-
10
马士基航运公告
3月13日,马士基官网发布通知:已恢复接受往返苏丹港的新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