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桉免税登记政策效果微小
来源:
锦程国际物流
发布时间:2012-03-0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眼下正向着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向发展,船舶要素的集聚,更是促进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的国内登记现状显然较为尴尬。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常富治表示,从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间,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一直呈现增长势头,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所佔比重却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8.28%,下降至2011年的4.15%。
与此同时,中资“方便旗”船国际船舶数量逐年上升,数量已达1609艘、6342万总吨,并仍在持续增加。
他坦言,中国07年推行至今的针对国际航运船舶的“特桉免税登记政策”效果不明显。截至2011年底,上海海事局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包括特桉免税船舶)仅为380艘、935.3万总吨。
相比之下,香港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为1952艘、6833万总吨,新加坡更是达到3936艘、4662万总吨,上海在这方面显然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差距较大。为此,上海海事局在交通运输部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研究与创新。
中资国际船舶回归登记难在哪裡?常富治认为,中国对船舶适用统一的“封闭登记制度”,对船舶所有人国籍、船舶检验等方面限制较多,使国际航运船舶营运成本上要明显高于境外登记。同时,中国为支持本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採取了限制船舶进口、鼓励造船出口的双重保护政策,也导致大量中资国际船舶在境外登记。
大新华船舶租赁公司董事长、香港国际航空租赁公司董事长、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高传义,现场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保税船舶登记”政策的看好。
他说:“正是由于很多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并非在中国注册登记,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中国企业针对这些船舶的租赁、金融等很多方面业务都不能开展,但并非船公司在这方面没有需求,因此保税船舶登记政策的试点就显得非常及时,可以预见将受到航运产业链各要素方的欢迎和积极参与”。
对此,常富治亦分析,中资国际船舶境外登记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制约了以国际航运船舶为对象的船舶贷款、船舶租赁、船舶保险等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航运金融发展的滞后,又使得国际航运企业融资渠道减少,进一步导致内地的国际航运企业规模无法借助金融平台扩张。
热门资讯
-
1
ONE航运公告
以色列的指定代理人将继续运作
-
2
马士基航运公告
3月13日,马士基官网发布通知:已恢复接受往返苏丹港的新预订。
-
3
海洋网联船务公告
AUE船期晚开通知
-
4
东方海外公告
5177- 我司部分航次挂靠码头调整
-
5
当月开仓当月爆仓!2025年,...
头部企业扩仓势头迅猛,不少新仓面积基本都是30万平方英尺起步,一些美国海外仓甚至当...
-
6
长荣海运公告
长荣表示:“马里兰港务局建议,巴尔的摩港将至少关闭一个月。
-
7
达飞轮船公告
ANL-FAL3 航线 CMA CGM TROCADERO 轮 0FMFVW(0FMFVW1NL)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
-
8
达飞轮船公告
CHINA 1航线XIN YAN TAI轮247S(1QAGUS1NC)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通知...
-
9
达飞轮船公告
SHAKA2航线CMA CGM NILE轮0SSHRW(0SSHRW1MA)航次开航及相关操作时间调整 通知UP1...
-
10
马士基航运公告
由于巴拿马政府与加拿大跨国公司 First Quantum 的子公司 Minera Panama 之间达成的...